欢迎回来历史上的今天
黄河首次调水调沙
历史上的今天
2002年07月04日
7月4日,黄河首次进行调水调沙试验。
2002年7月4日上午九时整,随着一声令下,黄河小浪底水库多个闸门依次徐徐升起,不同层面导流洞喷涌出的巨大水流,奔向黄河下游河床。黄河首次进行的规模宏大的调水调沙试验正式开始。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水利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工原型试验。
这次试验,是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控水沙,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平衡,形成有利于河床冲刷的水势,为小浪底水库今后长期运用和下游河道减淤提供科学的数据,从而实现河床不抬高的治黄目标。
黄河流经黄土高原,每年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达16亿吨,其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床,致使下游河段平均每年以10厘米的速率淤积抬升,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。减少泥沙淤积,一直是历代治黄专家孜孜以求的目标。多年的研究表明,黄河下游洪水在大于2500立方米每秒时,加上其它相关因素,能够对下游河床起到冲刷作用,从而减少黄河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,由此可从根本上遏止河床抬升。
黄河调水调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,要充分预测水库蓄水、河道来水、未来天气预报等水情,还要考虑从小浪底坝下至入海口近千公里河床冲刷、淤积、工程出险等工情,对于在调水调沙过程中,两岸引水、蒸发、漫滩以及冲刷淤积等等因素,均需要进行大量科学的分析计算和各方的积极配合。为此,关于此次调水调沙试验的流量与含沙量控制指标,经科研工作者多年研究,确定为花园口断面为2600立方米每秒、艾山断面2300立方米每秒,含沙量不超过每立方米20千克。据介绍,按照这一指标,经过10天的试验,从下游铁谢至入海口的利津河段可以冲刷泥沙约0.244亿吨。
为做好黄河调水调沙试验,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,通过科学调度,在不影响两岸用水的情况下,使小浪底水库蓄水达43亿立方米,为试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。本次试验范围包括自小浪底水库至山东入海口的900多公里河段,在900多公里的河道上设立固定淤积测验断面161个。山东、河南两省为此关闭了所有引黄闸门,避免水量损失;组织了数千名堤防职工,做好料物、抢险等准备工作,以应付突发险情。山东还拆除了河道上40多座浮桥,以保证水流畅通和测量数据的准确。
相关文章
-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正式开工建设
-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
- 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
- 英当局拒绝将黛妃肖像注册为商标
- “火星探路者”宇宙飞船登陆火星 ...
- 中共中央决定对陈希同同志进行审查
- 邓小平谈两个基本点
- 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来华演出
- 美国自由女神像落成100周年
- 帕瓦洛蒂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独唱音乐会
-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成立
- 美国隆重庆祝独立200周年
- 以色列偷袭恩德培机场解救人质
- 朝鲜南北双方发表和平统一联合声明
- 国民党以银元券代替金元券
- 国民政府实行“戡乱动员”
- 结束美国殖民同统治 菲律宾宣告独立
- 毛泽东与黄炎培谈“历史周期率” ...
- 政治活动家陈延年被害
- “公理战胜”碑落成
- 日俄签约侵夺“满洲”
- 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
- 茅盾诞生
- 美国总统杰斐逊逝世
- 美国独立日